邵阳北塔区:创建米粉厂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
时间: 2024-05-24 08:21:41 | 作者: 粗粉加工设备
产品特点
“这个地方适合怎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做什么样的工作”。正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全力支持下,10年前,北塔区茶元头街道马家村创建了自己的米粉厂,开启了产业致富之路。
“这个地方适合怎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做什么样的工作”。正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全力支持下,10年前,北塔区茶元头街道马家村创建了自己的米粉厂,开启了产业致富之路。
马家回族村,位于北塔区茶元头街道东北部,全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共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仅有1079人,其中回族680余人,占村总人口比例63%。
十年前,随着“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提出,马家村村民马友志、马军平、海胜民、邓剑英等人和村“两委”协商筹划发展产业,以此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但是这样一个人口数量少、占地面积小、历史底蕴薄的贫困村要如何脱贫致富?怎么样发展产业?
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建设米粉厂”这个想法得到了认同。通过市场调查与研究、探店评测发现,邵阳人自古便有吃米饭的传统,并且全市共有4万余人,各类饭店、早餐店400多家,但正规的食品生产厂商极少,市场销售的米粉、面条在某一些程度上未达到食品的要求。这一结果为马友志等人指明了方向,“打造放心邵阳米粉,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早餐”也成了米粉厂的初心与使命。
在政策的支持帮扶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马家村米粉厂立足市区唯一的少数民族村以及西寺所在地等地理人文优势,于2013年开始筹建,终于在2014年邵阳市西寺旁的一片荒山上建成厂里的第一栋车间,厂里人把“她”叫做“星光车间”。
万事总是开头难。米粉厂初期的员工加上合伙人也只有十几个,晚上加工米粉、白天四处销售成了米粉厂最开始的运营模式。“当时我们几个人,几乎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天还没亮,我们就骑着三轮车去跑销量”,打破平衡总是苦难的,厂里的员工们就这样每天在米粉厂和市场之间往返。幸运的是,他们的努力和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半年后他们成功和邵阳市一、二食堂签订了订单,销量开始稳步上涨。
如果说选择后的坚韧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那么2022年开始投资生产速食米粉的决定便是这发展过程中探寻到的“新的星光”。2022年末,随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受到疫情冲击的马家村米粉厂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随即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延伸新链打造速食邵阳米粉。
在传统工艺上研制速食米粉并非难事,但要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让速食米粉达到堂食米粉的口感则让厂子犯了难。“当时别人都劝我们说把现在的规模做大就行了,没必要去研制新的生产线,但是我们仍旧是做了出来”,作为合伙人之一的马军平没放弃产业的创新,为了在确保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将速食米粉与堂食米粉的口感达到一致,他多次奔赴长沙请教有关专业的教授和技术人员指导优化配方,最终在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认证许可下,马家速食米粉这一“新的星光”正式诞生。
从浸泡、磨浆、古法发酵、压团、榨粉等工序制成色泽洁白、滑韧、米香十足的老料粗粉,精选食材、小火慢炖熬出高汤,到现炒现切原料制成米粉臊子,再到真空打包出厂,十余道制作工序在米粉厂速食米粉车间内一一完成。
今年7月,湘潭大学化学院暑假“三下乡”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马家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马家村米粉厂进行宣传。“作为一名在外读书的邵阳人,邵阳粉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与乡愁。通过这一次的直播活动,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邵阳正宗的米粉。”湘潭大学化学院暑假“三下乡”实践服务团成员康志宇在直播间一边宣传产品,一边分享感受。
投入生产至今10年来,米粉厂为马家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7个,帮助1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残疾村民提供帮扶岗位,保障生活来源;以分红的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截止目前,速食米粉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自今年3月份马家村速食米粉开售以来,村里就带着这份“新的星光”从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览会走到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从湘中小村走到了省会星城,从默默无名到小有成绩,他们始终相信只要找对了前进的方向,就能走得自信、坚定且从容。
马家村米粉厂的十年,是在精准扶贫指引下锲而不舍的十年,更是在乡村振兴助力下稳步发展的十年。在这个平凡的小乡村里,米粉厂带来的不单单是增益,更是发展的火苗和持续的动力,且看马家村下一个十年必将有“新的星光”。
工程案例
相关设备